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部。始建于1947年,是吉林省开发最早的六个重点森工企业之一。建局50多年来,尤其是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汪清林业局高举生态林业的大旗,坚持培育森林资源的经营理念,不断开展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截止目前,全局实现“3个3000万”,即建局时森林蓄积3200万立方米,迄今为止共消耗3600万立方米,目前仍有森林资源蓄积3891万立方米。基本上实现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梦想,走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路子。2003年,我局做为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现场会的主要参观地点接受了全国林业同仁的参观,受到了一致的好评。并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同年召开的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单位。2005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资源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将我局确定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分区施策”、“新采伐操作规程”、“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四个方面的试点单位,2005年又将我局确定为天保工程第一批示范点。为此,我们总结了以往天保工程工作经验的同时,在全局范围内又开始了新的探索,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围绕采育兼顾,确立天保工程经营的总体思路
l、运用天保工程经营理念统一思想。从50年代末开展采育兼顾试点至今,全局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锤炼了“宁可少建房子,也不多砍林子”的思想品格。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后,面对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企业经营出现新挑战的现实。局领导班子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商议局情,不断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不能用牺牲森林资源的代价换取短期经营成果的信心。同时,我们的做法符合森林经营的规律,符合天保工程的要求,符合国际近自然林业发展的趋势,这就更坚定了我们贯彻实施天保工程的决心。
2、把握天保工程目标制定规划。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确定了以“节制主伐、加大抚育、合理经营、双向推进”为主要内容的方针,相继制定了《汪清林业局2001~2010年天然林资源保护总体规划》、《汪清林业局红豆杉保护区总体规划》、《汪清林业局天保工程考核办法》、《汪清林业局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并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初步论证,从而使可持续经营目标成为企业发展规划的灵魂。
3、抓住天保工程核心丰富思路。实施天保工程之后,我们向国家和职工做出了一个承诺:在今后的天然林经营利用中,一律停止拖拉机集材,开始实施全面开发、集约经营和科学经营,下决心把从老一代务林人手中接过来的森林资源经过当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以更多的数量、更好的质量交给子孙后代,进一步确定了“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以天保工程为载体,以可持续经营为目标,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力度,让山上绿起来,山下活起来,职工富起来,努力探索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新途径”的总体思路。
二、围绕资源培育,构造天保工程的管理机制
1、依据林区实际,优化资源管理方式。我局针对国家对天保工程森林管护投入少,管护人员多的状况,采取了以专业管护为主,承包管护为辅的森林管护方式。由于我局现有管护人员1554人,每年国家在我局的森林管护上的投资为699万元,扣除必要的管理等费用,每人的月平均工资不足300元,这将严重影响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我局将资源开发与森林管护相结合。为提高职工群众参与森林管护的积极性,我局将职工群众竞价承包沟系进行多种资源开发与森林管护相结合,使得职工群众由无偿使用和占有林地资源变为有偿使用和开发林地资源,从而增强了职工群众管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积极性,拓宽了职工群众脱贫致富的途径,有效地分流富余劳动力,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兼顾了森林管护,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
2、根据职工构成的实际,转变职工管理方式。一是对职工的身份进行了统一。将全民固定工、全民合同工、转制工、集体所有制职工等多种身份职工全部进行转变。全局共计补办了2561名集体所有制职工转制手续,加上第一次办理混岗人员转制手续1470人,全局共有4031名转制职工。从而结束了企业内部职工因身份差异而带来的等级差异和待遇上的差异。使职工全部进入了省级统筹。并对职工进行了一次性安置工作,我局累计安置2691人,发放一次性安置费5985万元。
3、扩展天保工程外延,改进企业经营方式。我们相继制定了《汪清林业局2005年企业改制总体实施方案》和《汪清林业局企业改制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对下属的建筑材料厂、甲醛厂、佳维人造板有限公司、物资供销公司等单位通过出售、股份制等方式进行了改制工作。使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的改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围绕科技兴林,强化天保工程的科技支撑
汪清林业局在全面实施采育兼顾的过程中,每年与皆伐相比,平均多投入600多万元,用于百万亩采育林经营;平均投入1200万元,用于营林生产;平均投入140多万元,用于营林科研;平均投入700多万元,用于森林资源管护。按每立方米降低售价50元,增加成本20元折算,加之建局以来的连续投资,五十年来累计至少向培育、管理、保护资源投资28000多万元。在强化天保工程的科技支撑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1、培育样板林,引进检查法。在金沟岭林场建立了3万亩的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林分,培育了亩样板林。在多次采育择伐中,经历了自然和人工双重选择后,使其在基本保持原始优良林型基因库的同时,向新的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演替。样板林平均每公顷林木生长量为8.3立方米,比采育林平均公顷生长6.24立方米又高出33%,各小班分别接近、达到或超过长白落叶松人工速生丰产林生长旺期的标准。为采用森林经营新技术,我们与北京林业大学于政中、亢新刚两位教授合作,引进了检查法,通过采伐株数、蓄积双向调控,每两年检查一次,及时调整林分密度、林木径级和树种组成,不断增加蓄积,提高生态质量。经过10年2个轮伐期收获量的调查证实,每公顷年生长量在7.2—9.6立方米,平均为8立方米,高于北方落叶松速生丰产林二类地区标准(7.9立方米)。
2、形成监测网,建立数据库。2002年以来,我们投资近100万元,启动了森林资源局域网建设。我们正在准备应用IT网络,处理数字化信息,运用地理信息(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的试点。
3、设立保护区,建设基地群。经吉林省政府批准,专门设立了吉林省汪清省级自然保护区,从而加强了对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紫杉的科学保护。与此同时,建设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科研基地群。一是建设了红松果材林基地,从上世纪90年代起确定了“把红松既当果树,又当用材林来经营”的方针,做出了在全部经营区内停止采伐红松的决定,开展了红松果材林嫁接研究。截止目前,已成功嫁接近20万株,其中,近30000株已进入了结实期,比人工林至少提前10年,比天然林提高40年以上。经测算,按林龄60年,5年两收计算,单一取果的效益是单一取材效益的37倍。建设20万亩红松果材林,20年后,人均经营1公顷嫁接后的结实期果材林,不采木头也能生存。二是建设了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对局属三个苗圃进行了改扩建,形成了以育种群体、生产群体、子代测定群体和良种繁育圃为框架的科研基地。随着科技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支撑力的不断强化,我局的树种结构、径级株数结构、龄级结构和经营结构得到了不断调整,以林型更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为标志的新森林类型正式形成。
四、围绕资源保护,提高天保工程的监管力度
1、加强组织管理,不断强化体系建设。我们根据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领导体系建设,确保天保工程工作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天保工程领导小组,并相继出台和完善了与天保工程有关的各种制度和措施,制订了相应的奖惩办法,使实际工作做到了责任明确,制度到位。进一步完善队伍体系建设,确保林业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根据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局里成立了森林资源管护部,配备了强有力的管护队伍。同时还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各林场成了护林队和扑火队。全局共有护林人员1380人。同时,局成立由5人组成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各林场安排专职人员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森林保护体系。
2、坚持依法治林,严格管护森林资源。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在汪清国有林管理分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坚持凭证采伐林木,严格执行伐区审批、拨交、验收制度。在局下属13个林场伐区作业中,实行跟踪检查。为加强伐区作业质量,局对林场实行场级领导伐区作业质量包保责任制,各林场的场领导分片负责伐区作业质量,与伐区作业者同奖同罚。同时还认真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实行森林资源消耗“一本帐”。在森林经营过程中,一手抓加快培育,提高林木生长量,一手抓限额采伐,控制资源消耗量。对各项采伐消耗森林资源全部纳入一本帐,实行统一管理。由局统一销售、取消地拨。木材销售出库时全部打印检木号印。同时,为了有效的利用森林资源,各林场在伐区集材时,2米4公分以上的枝丫材全部集下山,进行木片生产,充分利用森林资源。
3、依法管理林地资源,确保林地寸土不失。自1990年发放林权证以来,我局认真按照林权证上的界线,管理好经营区内的林地,妥善处理林权纠纷,近几年与周边相邻的林业局未发生林权纠纷。并且下发了《汪清林业局关于制止林地开垦和乱占林地,搞好林地清查工作的通知》。对辖区内的非法占用林地已批准过期仍继续占用的林地进行了逐块清查,对开矿采金和林地开发占用林地,按照审批程序,全部办理林地占用使用证书。
4、加强木材运输经营加工管理,杜绝非法经营木材。我们在强化木材运输管理,避免木材流失的同时,还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非法经营加工木材。制定了《汪清林业局木材经营加工管理办法》,对木材加工企业进行整顿,现保留的21家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全部设立在汪清县镇内。这些单位全部建立原料帐、销售帐,且加工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木材来源合法。通过清理整顿,使全局木材市场秩序有了很大改观。
由于我们牢固树立了生态与产业互动的经营思想,在基本实现森林资源消长良性循环的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呈现了稳健增长的态势。“十五”期间,共完成林业总产值309828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5781万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6940万元;实现利润1253万元。
以上是我们在天保工程工作中所做的一点工作,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把握我国生态建设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的基本判断,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战略方针,抓住“北休”的历史机遇,继续加大天保工程的工作力度,在为国家提供多种林产品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