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 云南丽江实现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中国林业网 http://www.forestry.gov.cn/2018-06-07来源:天保办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国林业网6月7日讯  

云南网讯 (记者 彭锡)“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丽江市森林覆盖率从40.3%增加到68.48%,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并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地方经济实力增强,可以说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近日,记者在采访云南丽江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20周年时,丽江市林业局局长沙玛阿嘎如此表示。


她告诉记者,云南地处长江、珠江等国内重要河流和湄公河、萨尔温江、红河等国际重要河流的源头或上游,是我国重点林区省份之一,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生态区位重要,国际影响巨大。丽江作为长江上游的绿色堡垒,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1998年启动实施天保工程后,全市一区四县都纳入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区范围。


沙玛阿嘎表示,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丽江市林业用地面积从工程实施前的2249.6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2523.15万亩,增加率为12.16%;森林面积从1997年的1621.2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2112.6万亩,增加率为30.31%;森林覆盖率从40.3%增加到68.48%,增长了28.18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净增650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


丽江市林业局天保办主任和海斌说,实施天保工程后,丽江林分结构改善、林分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逐步优化,并且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增强,全市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显著减少。


他介绍,丽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取得了新成果。比如高原湖泊泸沽湖实施天保工程后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提高,景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体水质更加优良,泸沽湖水质保持一类。


监测数据显示,泸沽湖湖水透明度从1998年的11米增加到2017年的12.1米,这样高的透明度省内仅有,全国罕见。候鸟从1997年的1万多只增加到2017年的3万多只。此外,拉市海湿地保护区的鸟类由1997年的57个种类2.5万多只增加到94个种类12万多只,增长3.8倍。


此外,丽江天保工程实施至今,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比如活立木蓄积量净增650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500元计,折合人民币32.5亿元,超过了天保工程投入的资金。”沙玛阿嘎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地方经济实力增强。2017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20万人次,比1997年的172.8万人次多3347.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8亿元,比1997年的9.47亿元多598.53亿元。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工程区农民收入和国有森工企业职工收入也大幅增加。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从1997年672元增加到2017年的8950元,国有森工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997年5648元增加到2017年的42900元。“通过实施公益林建设项目促进了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林业总产值从1997年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4亿元,形成了以核桃、花椒、油橄榄、青刺果为主的生态产业基地474万亩。”


除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效益提高外,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社会效益同样显著。沙玛阿嘎表示,通过广泛宣传天然林保护工程相关政策,林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加强,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明显减少。广大林农从过去单纯依靠木材采伐转向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等,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她认为,森工企业从工程实施前的“两危”中解脱出来,从砍树人变成了植树人、护林人,实现了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到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森工企业职工依靠天保工程经费补助,能按时发放工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通过工程实施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森林资源恢复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促进了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