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6月6日讯
金沙江奔流而下,在丽江石鼓镇突然掉头,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的奇伟景观。1998年,云南林业发展同样掉头转身,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0年后,如今的云南,山水林木颜值修复,绿色发展质量更佳。
共识:生态优先
丽江玉龙雪山是全国首批5A级风景旅游区,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遥相呼应。1999年3月4日,一场山火烧毁了玉龙雪山东南部甘海子与玉湖村委会之间的云南松和冷杉林。5月29日,记者来到此处,火烧迹地已被茂密的云南松取代。
“总面积14080亩的火烧迹地造林,历时4个造林季节320天,投入劳力86900人次。”黑白水林业局白沙天保所所长龚乐云一边弯腰捆绑扶正小树苗,一边感慨,“在高寒地区,养棵树比养孩子还难。”
“绿色是丽江的底色,生态是丽江的本色。”丽江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艺对记者说,“我是金沙江在丽江境内的河长,管理的金沙江河段有615公里长。肩上的担子确实沉重,但压力再大,也一定要守住这片绿水青山。”
作为长江上游最后一个绿色堡垒,天保工程实施后,丽江全市1区4县全部纳入工程实施范围。丽江市林业局局长沙玛阿嘎说,丽江正谋划实施“三廊一圈”(金沙江经济走廊、丽川经济走廊、空中经济走廊、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建设,“将通过划定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等,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驱车前往迪庆,一路上旅行车络绎不绝。迪庆州林业局副局长和向城感慨:“天保工程实施前,这路上全是拉木头的运输卡车。”
天然林禁伐前,原木生产是迪庆的支柱产业,在开发金沙江林区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省、州、县三级6个国有森工企业及67个木材加工企业。仅一个小中甸林区,每年至少要砍伐10万多立方米木材。近30年的采伐,带来了人们不愿看到的后果,森林持续减少,野生动物远离,生态日益恶化,木头财政难以维系。天保工程实施后,迪庆撤销了森工企业建制,建立了23个国有林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州1447名森工企业员工,全部变成了种树人。”和向城说。
云南地处长江、珠江等国内重要河流和湄公河、萨尔温江、红河、依洛瓦底江等国际重要河流的源头或上游,是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随着天保工程的持续推进,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云南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优先选项。
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留住了云南的绿水青山。“十二五”期间,云南省森林覆盖率达55.7%,同比提高了2.8个百分点,金沙江干流出境三块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三类,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8%,全省85%以上典型生态系统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共护:从砍树到看树
“以前砍树,现在护树,一直在与森林打交道。”1983年,17岁的邓啓飚子承父业,成了一名林业职工,迄今已过去35年。“我们11名管护员管护着13.41万亩森林,防火期7个月,每天都要进山巡护。一年下来,累计巡护里程都在3.5万公里以上。”
邓啓飚所在的甲子天保所地处高海拔山区,与玉龙雪山景区联系最密切,管护区内不仅游客众多,还分布着14个自然村,管护难度大。“每晚我都要开着巡逻车,带领职工沿景区道路巡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野外违规用火的情况,现在看到毁林的行为都会感到很心疼。”角色变了,邓啓飚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
邓啓飚告诉记者,实施天保工程的前几年,时常会遇到偷砍木头、偷采偷挖的村民。随着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周边村民对实施天保工程的态度从反感到支持,不法行为已大大减少。“我们现在经常与村民一起喝酒,感情日益加深。”
在黑白水林业局天保工程万亩人工造林现场,记者发现正准备巡山的护林员中,竟有两位女护林员。“怎么用女护林员?”晒成古铜色的王霞笑着说:“你可别小瞧女护林员,我们比男的还能吃苦哩!”还有婴儿肥的王霞,已有10年护林经验。龚乐云说,在白沙天保所,像王霞一样的“护林女神”就有6位,为了安全起见,一般都会男女搭配,相互帮助。
迪庆是云南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在小中甸国有林场采访时,记者巧遇了藏族护林员农农。身着迷彩服,手臂上戴着森林管护员的红袖章,斜挎的背包里装着馕、奶渣和水。
55岁的农农是归下村民小组的村民,每天要步行将近7公里来护林。“我管护着1万亩的森林,每天大概要走15公里,需要7个多小时。”说起天保前后林区的变化,守了这片林子16年的农农有些激动:“以前我也砍过木头,这片都砍光了,獐子、麂子这些野生动物完全都看不到。现在好了,你看,那片林子多茂盛,前几天我巡山的时候我还看到了小熊猫呢。”尽管吃力,农农仍坚持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告诉记者他的心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周围的老百姓都能爱上这片林子,我要一直守着这片林子到我走不动为止。”
天保工程一期,云南分流安置森工企业富余职工3.9万名,森工企业职工转岗就业,实现了由砍树人向种树人和护林人的转变。天保工程二期通过聘请农民护林员,工程区森林管护提供了3万余个长期就业机会,每年增加农民收入超过2.16亿元。
共富:带动地方
“天保工程实施前,我的工作从未离开砍树。”说起过往,丽江森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立文有些不好意思。
森龙公司隶属玉龙县地方森工企业,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前,主要从事丽江东西部林区的森林采伐,集体林收购、销售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公司上缴的利税占当时丽江县财政收入的近1/3,是丽江赫赫有名的利税大户。1998年4月,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1998年8月27日,国家印发《关于禁伐金沙江流域和西双版纳州天然林采伐的紧急通知》,森龙集团于1998年8月28日起,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转而承担玉龙县7个乡镇267万亩的森林管护任务。为管护好天然林,森龙公司组建了7个天保所,截至2017年,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58.52万亩。
“接到禁伐通知时,我和同事们都是懵的,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和立文说,经了多年的困惑,森龙公司提出了“稳定靠天保,发展靠产业”的发展思路。
2007年,森龙公司下辖的石鼓天保所利用金沙江边独特的自然条件,在天保所周围租用农田,建成了100亩森龙雪桃基地,带动石鼓、巨甸一线的村民发展雪桃产业。2008年,公司又在石鼓、九河等地租用农田尝试培育核桃苗木,目前已向7个乡镇的村民发放了400多万株核桃苗。2012年,石鼓天保所在石支长坪子和羊肠弯租了近300亩荒地,2014年10月开始种植珠子参、重楼等中药材,目前累计种植珠子参65亩、重楼32亩、育苗3.5亩。
“我农闲时就在药材基地打工,拔草、施肥啥都干,去年靠这个多收入了9000元。”石支村小组村民和亮清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正打算自己也种几亩药材。现在活路多了,再也没有人上山砍树了。”
森龙公司自发展林下产业以来,每年能为当地林农提供200多个劳务岗位,累计支付给林农租地费及劳务费700多万元。
天保工程一期,云南营造生态经济林106.5万亩,迪庆松茸产业实现税收1000多万元,创汇552万美元。工程区森工企业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由1997年的8000多元增长到2万余元,增幅达250%。
从丽江古城出发向北行进,穿越玉龙雪山风景旅游区,再向东北方向延伸到鸣音、大东、宝山、奉科,沿西北方向进入大具、下虎跳峡,这个过去在丽江被称为东部林区的区域,如今成了令人向往的著名旅游风景区。2017年,丽江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08亿元。
天保工程二期,云南通过大力开发林下资源、推动森林旅游发展和二次创业、发展野生食用菌和核桃产业等,改变了林区独木支撑的经济格局。
2012年,黑白水林业局会计张红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现在增加到5000多元,还住上了78平方米的楼房。在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之前,张红一家长期住在只有20平方米的宿舍。
据统计,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丽江市农民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672元增加到2017年的8950元,国有森工企业职工工资从1997年5648元,增加到2017年的42900元。
2017年印发的《云南省林业“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云南林业预计投资476.3亿元,助推全省88个贫困县4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天保工程在生态补偿扶贫、生态工程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方面都将作出贡献。
(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刘倩玮 钱荣发 杨劼)